摘要:夏商与西周,东周分两段。春秋与战国,一统秦两汉。东周(公元前770年-公元前221年)公元前770年,周平王东迁洛邑(今洛阳),史称“东周”。东周分...
夏商与西周,东周分两段。春秋与战国,一统秦两汉。
东周(公元前770年-公元前221年)
公元前770年,周平王东迁洛邑(今洛阳),史称“东周”。
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。
东周前半期,诸侯争相称霸,称为春秋时代。公元前453年,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,三家分晋,各诸侯相互征伐, 称为战国时代。
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,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。
春秋(公元前770-前476年)
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
说法一: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、秦穆公和宋襄公
说法二: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、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
1.齐桓公
典故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个霸主,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,打着“尊王攘夷”的口号,扩充疆界,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。
典故:
管鲍之交、长勺之战、尊王攘夷、老马识途
。2.晋文公
典故退避三舍(城濮之战)
:晋、楚两国在卫国城濮(今山东鄄城西南)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。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"退避三舍"的诺言,令晋军后退,避楚军锋芒。子玉却不顾楚成王告诫,率军冒进,被晋军歼灭两翼。最终楚军大败。秦晋之好
:秦、晋二国世代联姻,后遂以秦晋之好代指两姓联姻的关系。寒食节的由来(介子推)
:春秋时期,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,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、不离不弃。重耳励精图治,成为一代名君"晋文公"。但介子推不求利禄,与母亲归隐绵山,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,介子推坚决不出山,最终被火焚而死。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,将其葬于绵山,修祠立庙,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,以寄哀思,这就是"寒食节"的由来。3.楚庄王
典故:一鸣惊人、问鼎中原、饮马黄河4.勾践
典故:卧薪尝胆、鸟尽弓藏、兔死狗烹。
战国(公元前475-前221年)
1.战国七雄有 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、秦
战国灭亡顺序:韩(宛,今南阳)赵(邯郸,河北)魏(大梁,开封)楚(郢,湖北江陵)燕(蓟,北京)齐(临淄,淄博)
2.主要战争
桂陵之战---齐魏---围魏救赵
马陵之战---齐魏---减灶诱敌
长平之战---秦赵---纸上谈兵
3.商鞅变法:
公元前 356 年,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,使秦迅速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。
相关典故:
徙木立信、作法自毙
等。经济上——废除井田制,实行土地私有;实行重农抑商政策;统一度量衡
政治上——编制户籍,连坐;推行郡县制
军事上——奖励军功
4.战国四公子
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、齐国的孟尝君田文、赵国的平原君赵胜、楚国的春申君黄歇。
信陵君:
窃符救赵孟尝君:
鸡鸣狗盗平原君:
利令智昏、毛遂自荐、脱颖而出、一言九鼎、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春申君:
移花接木
5.其他我们所熟知的
水利方面,秦国时期修筑
都江堰
:李冰父子战国时期发明
“司南”
,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。战国时期
甘德、石申二人测定的恒星记录《甘石星经》
,世界最早。《黄帝内经》,记载了我国最早的人体解剖知识。
长平之战
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,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,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。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、规模最大、最彻底的大型歼灭。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用户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12541906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